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数字赋能人才培养 助推水利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毕业通查重 发表时间:2022-08-01 22:20:02 浏览次数:402
-
硕博初稿查重系统 498.00元/篇• 语种:中文,英文,小语种• 适用:杂志社投稿,职称论文• 简介:硕博初稿检测(一般习惯叫做硕博预审版),论文查重检测上千万篇中文文献,超百万篇各类独家文献,超百万港澳台地区学术文献过千...开始检测
-
维普论文查重系统 4.00元/千字• 语种:中文,英文• 适用:杂志社投稿,职称论文• 简介:学位论文查重,维普论文检测系统:高校,杂志社指定系统,可检测期刊发表,大学生,硕博等论文。检测报告支持PDF、网页格式,...开始检测
-
万方论文查重系统 4.00元/千字• 语种:中文• 适用:杂志社投稿,职称论文• 简介:毕业论文查重,万方查重系统,涵盖期刊、学位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比肩中国知网的学术数据库。最多支...开始检测
-
PaperPass论文检测 3.00元/千字• 语种:中文• 适用:杂志社投稿,职称论文• 简介:论文查重平台,PaperPass的比对指纹数据库由超过9000万的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以及一个超过10亿数量的互联网网页...开始检测
实施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对传统水利产业提出了新要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水利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水利精神,掌握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领域专业知识技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有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实训条件等不适应水利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新时期水利人才的要求,制约了智慧水利的发展。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努力破局,通过传统水利专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破解这一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传统水利专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建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适应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领域优化升级需要,先后与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水发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98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按照水利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对接智慧施工、数字造价、智能运行管理岗位(群)素质、知识、能力的新要求,依据供给需求、资源共享理论,对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构建了“水利工程+信息技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一、确立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
近两年,学院对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水发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46家水利类企业开展调研,访谈700余名企业技术人员,200余名毕业生,编制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专业调研报告。对接水利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以学习者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水利精神的“水利工程+信息技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向水利水电工程智慧施工、数字造价、智能运行管理等岗位,明确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新“四阶段、四递进、多轮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真实场景下成长。以学生、学徒、准员工身份,校企双导师授课,完成认岗、跟岗、轮岗、顶岗四个阶段的学习。1-4学期根据课程安排和企业生产实际进行工学交替,5、6学期在企业轮岗、顶岗。在学生培养不同阶段,校企导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现场教学及岗位实践等,重点培养学生具备适应水利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施工、智慧工地管理、数字造价、智能监测等能力,实现了学生基本能力、专项能力、核心能力、综合能力的递进提升。
三、 构建“四模块”为主体、“三网一平台”为支撑的专业课程框架体系
对接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围绕水利数字化转型升级,系统设计专业理论及实践课程,增设了《物联网应用技术》《BIM技术应用》等6门信息技术类课程,重构了《水利工程智慧施工技术》等12门专业课程,构建了智慧施工、数字造价、智能运行管理、创新实践四个课程模块。校企共建“共享智慧云平台”、打造了线上线下“双课堂”实施的移动互联网、教学资源数据互通的互联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物联网,形成了“四模块”为主体、“三网一平台”为支撑的专业课程框架体系。
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思政教育融入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和水利精神,实现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实践环节全方位育人、校园环境全覆盖育人。建成《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等7门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案例库和素材库。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等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水工建筑物》等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小型水库运行管理》2门课程为“全国水利行业终身学习平台”提供现代数字教学资源。出版《现代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利工程智能建造技术》《水工建筑材料智能检测》等20部课证融通、工学结合立体化教材。
四、校企共建基于“共享智慧云平台”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智慧水利实训基地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原有水利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6个实训场(室)数字化升级改造。水发产业(山东)集团公司等企业投资820万元,与学院共建了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中心、水利工程虚拟仿真中心、水利工程BIM协同创新实训中心、3S数据智能处理中心等16个数字化实训室(场)和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利用“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打造“共享智慧云平台”,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校专业课程教学、专项实训、实测数据与行业、企业、地域移动互联,数据互通,实现了场景可视、远程互动、实境监测,资源共建、共用、共享,实训设施功能由单一复合聚变增值,资源充分共享扩展赋能。
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实施了“理、虚、实一体化”教学与实训模式,创设真实、仿真生产环境;校企专家联合开发“互联网+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了5类32个典型水利工程虚拟仿真软件和安全教育VR软件,开发了微视频、动画等3万余条优质资源,搭建了校内实训、师资培训、技术服务、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竞赛训练六位一体的开放共享平台,为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公众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