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怎样避免选刊失误
作者:毕业通查重 发表时间:2022-05-10 02:11:40 浏览次数:167
-
硕博初稿查重系统 498.00元/篇• 语种:中文,英文,小语种• 适用:杂志社投稿,职称论文• 简介:硕博初稿检测(一般习惯叫做硕博预审版),论文查重检测上千万篇中文文献,超百万篇各类独家文献,超百万港澳台地区学术文献过千...开始检测
-
维普论文查重系统 4.00元/千字• 语种:中文,英文• 适用:杂志社投稿,职称论文• 简介:学位论文查重,维普论文检测系统:高校,杂志社指定系统,可检测期刊发表,大学生,硕博等论文。检测报告支持PDF、网页格式,...开始检测
-
万方论文查重系统 4.00元/千字• 语种:中文• 适用:杂志社投稿,职称论文• 简介:毕业论文查重,万方查重系统,涵盖期刊、学位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比肩中国知网的学术数据库。最多支...开始检测
-
PaperPass论文检测 3.00元/千字• 语种:中文• 适用:杂志社投稿,职称论文• 简介:论文查重平台,PaperPass的比对指纹数据库由超过9000万的学术期刊和学位论文,以及一个超过10亿数量的互联网网页...开始检测
论文投稿怎样避免选刊失误
1、不要浪费论文——要了解所在单位的绩效考核标准
很多科研新手对研究生毕业要求或职称评定要求了解不足,贸然把宝贵的论文投到不满足单位绩效考核标准的期刊,造成在成果评定时不算数。如果有考评压力,本着先生存、后发展的道理,科研人员首先需要避免这种错误。在投稿前须了解人事处发布的绩效考核标准(包括作者排名要求),并与院系核实。国内多数高校对研究生毕业均有SCI论文发表要求。例如,某高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条件是博士须以第一作者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的SCI国际论文至少1篇,或SCI国内论文至少2篇;硕士须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或国际学术期刊论文2篇,或SCI、EI检索论文1篇。某高校招聘教师时要求以第一作者发表SCI一区或二区国际论文5篇,并对不同层次的引进人才规定不同数量和级别的论文要求。还有高校或科研机构规定,副研究员的业绩条件之一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国际学术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至少6篇,或SCI、EI收录论文至少2篇或影响因子3.0以上的论文1篇;而研究员的评聘要求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在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开列的学科排名前25%的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至少2篇,或SCI、EI收录论文至少5篇或影响因子5.0以上论文至少1篇,或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至少10篇。有些高校还对SCI高区论文或高被引论文给予奖金奖励。另外,很多期刊的增刊论文在毕业或职称评定时是不被认可的。纵观这些五花八门的细致要求,它们包括SCI分区期刊、EI收录、中文核心期刊、影响因子等,甚至包括作者的H指数。其中,最常见的要求是SCI中科院一区或二区的期刊论文。因此,精通上述论文分类门道和引用次数统计至关重要。虽然这些考评要求纷繁复杂,但是如果想生存,就必须动用智慧和精力来熟悉和适应它们,不浪费稿件。
2、不要零敲碎打——要建立适合自己的期刊全列表
科研新手第二个容易犯的错误是从同事那里对投稿期刊道听途说,并零敲碎打地从阅读过的参考文献中收集期刊信息,或使用关键词从出版社选刊网站查找匹配期刊,而不是大规模系统化地订制适合自己的期刊全列表。期刊名录、SCI分区、影响因子、投稿网址、投稿要求等信息都能够很容易从网上查到,下载在Excel文件里。SCR的JCR、国内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等都是著名的期刊全列表兼评价工具。科研人员如果想高效系统地策划和管理论文发表计划,值得花费时间制作Excel表格,分页开列属于自己专业的或交叉学科的SCI分区期刊、E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包括期刊的名称、ISSN、中科院SCI期刊分类大类名称及分区、影响因子、被同行引用的可能性、审稿周期、出版费用、内容范围、录用率、论文长度要求等。这种个人专属期刊全列表不仅能从全局上宏观策划投稿候选期刊,而且能够方便地记录投稿情况。科学网等学术论坛和Wordvice等出版编辑服务机构的网站以及数据库和出版社网站均提供大量的期刊查找信息。
3、不要陷入等待——要了解期刊的审稿周期、出版费用、内容范围和录用率
研究生或科研人员迫于毕业和职称评定的时间压力,无法等待漫长的审稿时间。为了避免一稿多投,只能逐个期刊试投。由于期刊的审稿时间从两个星期到一年不等,在投稿前须查询期刊的审稿时间承诺或致信编辑询问,避免稿件陷入漫长的等待时间而不能转投别刊。
为了帮助又快又准地投稿,很多学术讨论网站和期刊网站公布了期刊录用率。但是,录用率只是审稿宽严的概率性参考。每篇论文的情况均有所不同,不能盲目迷信录用率。关于每个专业领域内盛传的几大水刊,即影响因子高但评审标准松懈,且还未被很多单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仍在职称评定中算数的期刊,建议科研人员远离它们,不要钻政策的空子和助长不正之风。
4、不要自以为是——要正确评价自己的论文成就和历史定位
有些研究生或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创新性水平没有清醒的认识,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本来就没有认真努力做出原创性成果,却硬要拔高说有创新性,即从无吹到有,这是学风问题。这种问题通常逃不过著名期刊的审稿专家的火眼金睛。因此,切忌向高影响因子期刊试投这种低质量稿件企图碰运气蒙混过关。否则,收到的往往是严厉无情的审稿批评意见和编辑对投稿作者的坏印象。第二,做出了一点东西,但是想把意义最大化,这是认识水平问题。如果能够把创新性论点用令人信服的逻辑挖掘出重大意义来,那么可以试投高影响因子期刊。这种期刊的审稿速度通常较快。如果被拒稿,可以迅速转投低影响因子期刊。实事求是地评价论文的原创性意义,对于选择合适的影响因子并提高首发命中率非常重要。
5、不要受骗上当——要远离掠夺性期刊
掠夺性期刊是以赚取发表费用为目的的欺诈性期刊,既不会提供真正的同行评议,也不会被绝大多数单位的绩效评定政策所承认。这种期刊很容易识别,科研人员必须远离它们。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